求医问药
首页 | 搜索 | 女性 | 男性 | 医院 | 问药 | 疾病 | 药店 | 保健 | 养生 | 长寿 | 中医 | 中药 | 心理 | 自救
快讯 | 美容 | 瘦身 | 丰胸 | 防晒 | 家居 | 饮食 | 性爱 | 怀孕 | 宝宝 | 运动 | 健身 | 健美 | 偏方 | 秘方
健康快讯·家庭生活·保健养生·两性空间·中医中药·女性天地·心灵鸡汤·男人世界·育儿宝典·家居饮食·健康问答
  您的位置: 求医问药 > 家庭生活 > 家庭医生 > 正文
强强联手、大规模临床研究显示:5hmC检测技术有望助力临床诊断

本文章关键词检测技术
请输入关键词
WWW.JK58.COM    2018-8-29 15:41:26

人类基因组计划(humangenomeprojectHGP)基本完成后,研究基因的表达调控成为了解疾病发生机制的关键问题之一。近年来,研究发现基因的表达不仅取决于基因本身,还取决于不改变基因序列的表观遗传修饰(Epigenetic Modification)。表观遗传修饰对于疾病的发生、诊断和治疗等具有重要意义。异常的表观遗传修饰会使基因错误地表达,引起代谢紊乱和疾病的发生。

 

5hmC肿瘤诊断新标志物

5-羟甲基胞嘧啶(5hmC)作为近年来新发现的重要DNA修饰之一,目前被认为与基因调控和肿瘤发病机制密切相关,可以作为一种肿瘤早期诊断的标志。与5-甲基胞嘧啶(5mC)对基因表达起抑制作用不同,5hmC被广泛认为是基因表达处于激活状态的标志。

 

 

5hmC的分布具有组织特异性,并且在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中均可观察到,其敏感的总量变化经各类肿瘤反复验证,已证实5hmC可用于肿瘤辅助诊断,即通过血液cfDNA5hmC检测,找出癌症与非癌的差异,从而对肿瘤进行辅助诊断。

 

但由于5hmC不能使用传统的亚硫酸盐测序法(Bisulfite Sequencing)进行检测,加之血液中cfDNA含量极低,以往手段难以检测微量5hmC,故而限制了对cfDNA羟甲基化的研究。

 

灵敏度90%、特异性94%

著名科学家、美国芝加哥大学终身教授何川教授于2011年研发了世界上第一张关于人类基因表观修饰5-羟甲基胞嘧啶(5hmC)的分布谱图,这也是医学领域上第一次对于这种神秘的基因信息“有图可寻”。他在现代生物学技术中嵌入了最新的化学合成技术,研发出化学标记检测技术(Nano-hmC-Seal),使其能够稳定重现微量DNA要求下的样本检测,为临床使用铺平了道路。

 

 

目前,何川教授的5hmC检测技术已经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、上海东方肝胆医院王红阳院士等开展了大规模临床研究,通过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,利用肝癌样品和健康良性样品的差异基因建立5hmC肝癌诊断模型,并得出5hmC可作为肝癌分期以及预后的标志物的结论,且已达到临床使用的水平。

 

5hmC检测技术应用于肝癌检测的准确率:灵敏度:90%    特异性:94%

对收集的近2500例样本同时进行AFP5hmC检测,在AFP阴性的癌症患者中,5hmC检测有70%的灵敏度。

 

肝癌5hmC高通量检测独立应用时准确度优于AFP检测,可实现较之现有诊断技术准确率更高的辅助诊断。

 

实现肝癌超早期筛查

目前使用该技术,已经实现了肝癌的超早期筛查,避免发展为中晚期癌症。这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,而且对患者来说可以减少治疗费用和延长生存期。未来,通过这一技术的不断发展,可望实现大部分癌症的早期检出,让国人不再“谈癌色变”。

 

 

5hmC检测技术主要能够体现受检者当下的机体状态,能够反映当下是否存在早期的癌变。建议受检者每一年进行一次5hmC检测最佳。

 

【相关阅读】何川教授——表观遗传学的奠基人之一

 

著名科学家、美国芝加哥大学终身教授何川教授主要从事化学生物学、核酸化学和生物学、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。何川教授被誉为表观遗传学的奠基人之一,在表观遗传修饰,尤其是5hmCm6A等方面获得了许多重要的发现。

 

迄今为止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的学术论文超过230余篇,并于2013年入选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院(HHMI) 研究员。在北京大学开设了合成与功能分子生物中心,并任主任。并因为在癌症筛查领域的杰出研究,于2017年荣获保罗.马克斯癌症研究奖。

 

2017222日,《Nature News大篇幅介绍何川教授利用化学标记方法重新发现了DNARNA的表观遗传功能以及该领域的发展过程,充分肯定何川教授在表观遗传学研究中的开拓性贡献。

 

【相关阅读】你的肝需要一份意外保险

原发性肝癌(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liver)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。死亡率高,在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中仅次于胃、食道而居第三位,在部份地区的农村中则占第二位,仅次于胃癌。我国每年死于肝癌约11万人,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%。

 

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确定。目前认为与肝硬化、病毒性肝炎以及黄曲霉素等化学致癌物质和环境因素有关。

 

原发性肝癌是肝病患者主要担心的潜在风险结局类型,中国传染性疾病防控中心调查数据显示,截至到2012年底,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多达1.3亿人,根据"肝炎-肝硬化-肝癌"的三步曲,对于高危风险背景和高危风险年龄阶段的人,进行早期肝癌的定期筛查相当于是买了一份意外保险。

 

这些高危人群包括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、慢性丙型肝炎患者,各种原因导致的进展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患者、嗜酒以及有肝癌家族史者。

 

对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不管病毒载量高低,以及不管是否肝炎发作均应定期进行肝癌的筛查,多数患者认为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不会发生肝癌,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。

 

原发性肝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在治疗经费和治疗效果上,与晚期发现,晚期治疗之间的巨大差距,对于发生肝癌的少量病人及家庭来说,就是做定期筛查检测的收益。对于大部分不会发生肝癌的病人来说,就相当于买了一份最后没有兑现的保险。花钱做早期肝癌检测应该是最不能省的钱,因为潜在收益大且具体。

 

临床上在体检时把做B超、抽血查甲胎蛋白(AFP)、CT作为检测肝癌的常规手段,到底其具体的检出率和准确性如何呢?

 

据肝病专家介绍,在肝癌的早期检测中,可以通过做B超检查,抽血查甲胎蛋白(AFP)CTMRIPET-CT等手段来筛查早期肝癌。但由于肝脏病情复杂,很有可能造成误诊,漏诊等情况。

 

不同筛查方法的弊和利

(1)B超:容易对小肝癌漏诊

单纯腹部B超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,往往难以确定肿块的性质,其中B超对小肝癌特别容易漏诊。而且B超检查结果容易受到检查者经验和分辨的限制,也会影响诊断结果。有报道说单纯腹部超声检查诊断肝癌有15%漏诊,所以不提倡单一检查B超诊断肝癌。

 

(2)甲胎蛋白:存在假阴性的可能

甲胎蛋白是目前常用的肝癌血液学标志物,但诊断肝癌的准确性较差。甲胎蛋白指标升高不代表一定患了肝癌,指标正常也不代表一定没有患肝癌。临床上大约30%的肝癌患者甲胎蛋白水平一直保持正常。

 

(3)CT:肝癌呈弥漫性时,CT早期不易发现

CT检查肝癌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手段,可检出直径1.0cm左右的微小癌灶。但当肝癌组织密度近似正常肝实质,肝癌呈弥漫性时,CT不易发现。而且CT在区别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时有一定的困难。

 

(4)MRI: 空间分辨率不高

MRI诊断与CT相仿,对良、恶性肝内占位病变,特别对血管瘤的鉴别优于CTMRI也存在不足之处,它的空间分辨率不及CT,而且有上金属节育环的妇女、带心脏起搏器的患者、或某些部位有金属异物的患者都不能作MRI的检查。

 

(5)PET-CT:辐射大价格贵

PET-CT(计算机体层显像)PETCT有机结合在一起,既可通过CT对病灶的精确解剖定位,又可由PET反映肝脏占位组织的生化代谢信息,并同时进行全身扫描可了解整体状况和评估转移情况,是早期肝癌的检查方法之一。但价格昂贵,辐射大,而且PET-CT目前只在少数医院开展。

 

目前常规健康体检项目仅能够在组织水平发现癌症,比如胸部X线、B超等。而血清蛋白肿瘤标志物用于癌症早筛的准确性较差,容易漏诊或者引起不必要的恐慌。目前医学上极为需要更加先进的、精准的癌症检测方法用于癌症早期筛查,故而5hmC检测技术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突破意义巨大。

 

参考文献:

1.Science 2009, 324, 929930.

2.Science 2009, 324, 930935.

3.Cancer Cell 2011, 20, 25-38

4.Trends Genet. 2012, 28, 164-174

5.Gal-Yam E.N. et al., Annu. Rev. Med. 2008, 59, 267-280

6.Kriaucionis S. & Heintz N. Science. 2009, 324, 929-930.

7.Tahiliani M. et al., Science. 2009, 324, 930-935.

8.Xu G. & He C. et al., Science. 2011, 333, 1303-1307.

9.Song CX, et al. Cell Research, 2017, 27(10):1231-42.

10.Li W, et al. Cell Research, 2017, 27(10):1243.

11.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(2017年版)

12. 《中国医学创新》 , 2010 , 7 (7) :189-190

13.Nature 542, 406408 (22 February 2017)

14.Nature Biotechnology volume29, pages6872 (2011) 

 
 
  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,不做个别诊断、用药和使用的根据。本网站致力于提供正确、完整的健康内容的真实性,我们不对其科学性、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。如其他媒体、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 

  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,不做个别诊断、用药和使用的根据。本网站致力于提供正确、完整的健康资讯,但不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和完整性,且不对因信息的不正确或遗漏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。本站所提供的任何医药资讯,仅供参考,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,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,本站概不负责,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。

小胖
来源:求医问药
评论】【投稿】【打印】 【关闭


 
热门文章 >>>
·一次偷偷摸摸做爱的经历 图
·《色戒》被删的做爱视频片段
·征服亲密之战学会触摸女人
·日本MM怎样锻炼她们的阴道 图
·什么是处女膜?[图]
·话题:用DV自拍性爱过程 图
·女性高潮与时间无关 [图]
·做爱中最关键的是什么? 图
·预防射精太快的三个方法 图
·初夜同床应该如何避孕? 图
搜索导航 >>>
求医问药搜索:
. 相关文章
   可取代二代测序的美国新一…… 2018-5-10 15:29:09
. 精彩图文
温馨提示: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,可尽快去 名医名院 就医治疗。
关于我们 | 联系方式 | 广告服务 | 招商引资 | 友情链接 | 设为首页 | 网站地图 | 网站导航
Copyright © 2005-2009 求医问药 jk58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
声明:本站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,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。